啟新電子週報      

心肌梗塞

 在台灣,每年大約有一萬至二萬人曾心肌梗塞急性發作,約有一千至二千人死亡,並且有一半人死於發作後的一小時內。最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國人飲食習慣改變、社會工作壓力增大、運動機會減少,所以罹患心肌梗塞的年齡,有逐漸下降之趨勢,民眾不可不慎!醫界提醒,心肌梗塞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將直接影未來病情的發展,與癒後的情況,所以民眾應先對它有所認知,並努力排除可能致病的危險因子,才能避免心肌梗塞發生。

項目符號 認識篇

 心臟是全身最需要氧氣和養分的器官,它所需的這些氧氣和養分,主要由密佈於心臟表面的冠狀動脈輸送,所以當冠狀動脈本身發生病變時,會導致冠狀動脈某一部分的血流中斷,使該部分的心肌組織嚴重而持續的缺血、壞死,心肌組織壞死之後,這部分的心肌將會失去收縮搏血的功能,醫界稱之為心肌梗塞。

  1. 哪些因素導致心肌梗塞急性發作
  2. 醫界指出,心肌梗塞的急性發作,主要是因為下列誘因所致:

    1. 疾病會使冠狀動脈病變導致心肌梗塞,大部分是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致。
    2. 過度勞累或受到精神刺激。
    3. 抽菸、喝酒、暴飲暴食。
    4. 房事過度。
    5. 突然遭雨淋、受寒,飯後冷浴。
    6. 嚴重失眠。
    7. 大便太用力或嚴重腹瀉時。

    上述因素都會加心臟負荷,使冠狀動脈的血流量不足,讓心肌處在缺血狀態中,導致心肌梗塞急性發作。

  3. 心肌梗塞的好發年齡、時間
  4. 心肌梗塞好發於50~60歲左右的人;秋冬之際特別容易發病,發病時間大多集中在上午6~12時,醫界表示可能與人體兒茶酚氨的分分泌有關。

  5. 哪些人是罹患此症的高危險群
  6. 醫界提醒,已罹患冠心病、狹心症等心血管疾病者,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病患,或有心肌梗塞疾病家族史的人,或肥胖、嗜菸酒者,或停經後的婦女,都應該定期接受心臟功能的相關檢查,以避免心肌梗塞悄然上身。

項目符號 症狀篇

 早期的心肌梗塞,有20%~30%的人不會出現任何症狀,醫界稱之為靜默型心肌梗塞,民眾切勿輕忽。而當身體出現一些不適症狀,如上腹痛、下巴酸、脖子緊....時,可能是心肌梗塞急性發作的前兆,此時要趕緊把握黃金治療時刻,迅速就醫診治,以免拖延病情,回天乏術。

 發現自己或家人,出現下列所示的症狀時,應立即休息,並通知家人或119,帶至醫院就診;千萬不可自行走路或開車前往,也不要置之不理,或拖延、等待,更不可以在這期間上廁所用力解大便。

 心肌梗塞急性發作時,來勢兇猛,若不予理會可能猝死。但此症也有前驅徵兆,值得民眾留意:

  1. 左胸痛
  2. 70%以上的病患,會出現類似心絞痛的胸痛症狀。疼痛部位包括胸骨後、心前區、劍突下、上腹部,甚至右胸、下巴、頸部、牙齒都受波及。

  3. 胃腸不適
  4. 心肌梗塞時,迷走神經也會受刺激,使人出現呃逆、腹部脹氣、上腹部脹痛等症狀,容易被誤認罹患急性胃炎或膽囊炎。

  5. 體循環衰竭
  6. 突然頭暈、臉色蒼白、冒冷汗、皮膚濕冷、尿少、脈搏細而快、血壓下降,甚至瀕臨休克。

  7. 腦循環障礙
  8. 突然頭暈、焦慮不安、四肢無力癱瘓,或突然失去意識、抽搐。

  9. 突發性肺水腫
  10. 胸部有壓悶感,且呼吸困難、端坐呼吸時有噪音、肺部有水泡聲、咳粉紅色泡沬狀的痰,及出現大汗、發紺(嘴唇、指甲變紫)等現象。

  11. 發燒
  12. 體溫莫名上升,白血球也會增加,這是心肌壞死的物質,被身體吸收所致。

項目符號 預防篇

 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及病患平時多留意以下自我保健:

  1. 飲食方面
    1. 飲食求清淡、易消化。
    2. 多吃富含蛋白質、纖維質的食物,少吃動物脂肪及內臟。
    3. 多吃新鮮蔬果及豆類製品。
    4. 少吃甜食,戒菸酒,少喝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
    5. 切忌暴飲暴食,吃太飽是發病誘因。
  2. 居家方面
    1. 秋冬之際、早晚要注意保暖工作,避免呼吸道感染。
    2. 生活規律勿過勞;性生活宜節制;睡眠要充足。
    3. 臨睡前不要看太刺激性的電視節目、影片或書報。
    4. 保持大便通暢,切忌用力解便,便祕時要請醫師用藥。
  3. 心理方面
    1. 保持心情穩定、樂觀開朗。
    2. 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壓力、工作壓力或刺激。
  4. 運動方面
    1. 每天做1小時左右的體能鍛鍊,儘量以散步、做體操、打太極拳等輕度活動為主。
    2. 不要提重物趕路;儘量少爬樓梯或爬山、走坡道。
    3. 發病後恢復期間,可慢慢增加輕度工作的時間,待體力逐漸恢復,才可以正常工作。
  5. 醫藥方面
    1. 一定要謹遵醫囑,按時服藥,定期複診,避免復發。
    2. 定期接受心電圖檢查、血液生化檢查及心功能等健康檢查。

項目符號 急救篇

  1. 當發現家人或朋友急性心肌梗基發作時,請先幫他作好以下的急救措施,並迅速送醫救治:
    1. 讓病患心情安定下來,因為愈恐慌、愈容易心律不整。
    2. 曾因心絞痛、狹心症等疾病就醫,身上隨時帶著舌下硝化甘油的人,可以趕緊拿出來含著,但含2~3顆仍不見效時,還是要迅速送醫治療。
    3. 如果病患有嘔吐現象,趕緊讓他頭向側面。
    4. 病患若戴著假牙,要馬上幫他取下,以免緊張或嘔吐時掉落,堵住喉嚨。
    5. 叫救護車時,要先向他們說明病患的狀況,以方便救護車上急救的進行。
    6. 發病時不可走路去醫院,也不可以自行開車。
    7. 心肌梗塞病患發病時要就地搶救,而不宜任意搬動。
    8. 發病現場若有氧氣袋,可馬上拿來讓病患使用。
    9. 幫病患做好保暖措施,靜待救護車及救護人員到達。
  2. 心肌梗塞急性發作時 必須接受哪些檢查及治療
  3. 急性心肌梗塞病患到院途中或到院之後,醫護人員先給以下處置或治療:

    1. 給予氧氣筒或氧氣罩,以免缺氧休克。
    2. 胸痛很厲害者,先注射鎮靜劑或止痛劑。
    3. 讓病患注射或服用強心劑及動脈不規則的治療藥物,或抗凝血的藥物。
    4. 病患若心跳已停止,必須馬上電擊其心臟。
    5. 若一部分的心臟因梗塞而鼓脹,有破裂之虞時,必須馬上施行手術搶救。

     此外,急救中還必須讓病患進行心電圖、心臟酵素等檢查,才能確實掌握病情。值得注意的是,有10%~15%的急性心肌梗塞病患,為出現典型的心電圖變化,容易讓人誤辨,此時須做心臟酵素檢查,以準確判斷病情。不過,心臟酵素通常在梗塞發生2~6小時後才會上升,所以必須反覆追蹤、確認。而如果能在急性心肌梗塞發作前的6小內,進行冠狀動脈或靜脈內溶栓治療,比較有機會讓冠狀動脈內的血栓溶解、血流再通,超過6小時之後,溶栓治療的效果就差了。

本站資訊僅供參考,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仍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
文章圖片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複製或轉載

快速回覆,讓你健康,讓你問!
我們重視您提供的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利用線上諮詢,寫下您的訊息與聯繫方式,我們將由專人立即回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