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新電子週報      

健康睡眠 健康 活力 美麗每一天

 人的一生中有1/3是在睡眠中渡過,睡得好不好?會對健康加減分。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睡眠和食物、空氣、水為人類生命的四大要素,是健康的新指標。睡眠不好會降低免疫力、影響工作或課業,甚至誘發疾病。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調查發現,國內有超過1/4人口,至少480萬人有睡問題。每年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啟新醫學健康促進中心提醒民眾關注睡眠的健康問題,如果能瞭解自己的睡眠狀況,掌握壓力、飲食、生活、運動、環境等,就可做好睡眠管理,提高睡眠品質。

項目符號 睡得好的環境改善處方

 想要睡得好,首先把你的臥室環境檢視一番!安排優質的睡眠環境,培養適宜的生理時鐘,有利睡眠且有利身心健康。

  1. 臥室應保持寧靜、舒適和低光源 臥室保持安靜、整潔舒適;入睡前關上燈,留下極微小的夜燈且拉上厚重的窗簾,在黑暗中可幫助入睡。如果光線或噪音影響到睡眠,可試用眼罩或耳塞。
  2. 涼爽的睡眠環境 人體進入睡眠,體溫會自然下降。如果睡前將臥室的溫度調低些(24℃左右為佳)有助入眠,入睡後可稍高1、2度。建議睡前將空調溫度調低約1、2小時,幫助入睡,又不致冷醒,保持好的睡眠狀態。
  3. 舒適的寢具 睡覺使用的床、枕頭、床單、被子必須舒適,而且床具及枕頭需合乎人體工學,能很好地支撐人體。
  4. 準備一套柔軟的睡衣 就算是冬天也不宜穿厚衣服睡覺,建議採絲綢或棉布材質睡衣,最有利睡眠。
  5. 讓臥室成為真正休息睡眠的場所 把會干擾睡眠的東西逐出臥室,例如書、電腦、公事、電視等,讓自己一進臥室就有休息的情緒。
  6. 臥室色彩溫馨、和諧 臥室色調少用高色彩的亮色系或是讓心情沈重的灰暗色調。建議用讓自己心情開朗、放鬆的淺色彩且色彩統一,床單、窗簾、枕頭套儘量使用同色系,避開用對比色,以免影響入眠。
  7. 播放催眠曲 催眠曲、放鬆樂曲或安神樂曲,可讓腦波慢慢調整成慢節奏,以幫助入眠。
  8. 起床後不要待在光線昏暗的室內 應該起來散散步或在陽光明媚的窗戶前吃一頓早餐。

項目符號 睡的好的生活改善處方

 睡得好?睡不好?與整體的生活習慣有關,培養下列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輕鬆擁有健康睡眠。

  1. 生活有規律 按生理時鐘節律上床、起床,假日也不要長時間賴床。
  2. 上床目的是睡覺 上床就是睡覺,不是為了讀書、看電視、打電話、想心事或吃東西。
  3. 有睡意時上床睡覺 如果躺20分鐘還無法入睡,建議起床在昏暗的燈光下看點不用腦的節目、聽輕音樂等,直到有睡意再躺回床上。
  4. 關掉手機 睡覺前或睡眠中打電話、發簡訊會人過度興奮,導致失眠。如果沒有緊急事情,最好睡前關掉手機。
  5. 睡前禁菸 尼古丁是中樞神經的興奮劑,研究顯示,吸菸者難眠、易醒,深層睡眠較少。
  6. 避免過度興奮的活動 晚上不玩電玩或狂歡唱歌、跳舞,以免吵雜明亮閃爍的聲光,會讓人過於興奮,睡覺時大腦還在高速運轉中。
  7. 保持腳的溫度 腳部溫暖能提高睡眠品質,睡前用溫熱水泡腳或穿舒適的棉襪睡覺。
  8. 曬太陽 接受日光可減少白天的睡意,才不會晚上睡不著。
  9. 洗個溫水澡 洗澡有助入眠,但睡前不宜洗熱水澡,避免身體必須去適應溫度變化,影響睡眠。
  10. 白天不打盹 白天小睡或午睡時間太長;或用補眠來彌補先前的睡眠不足,很容易擾亂人體的生堙時鐘,使入睡更難。

項目符號 睡得好的心理改善處方

 壓力為偷襲現代人睡眠的主要殺手,想要健康睡眠必須學習忘記壓力源、驅逐壓力,自然能安穩睡好覺。

  1. 睡前沈靜心思 關掉電視、放下工作,讓心情平穩下來。
  2. 避免壞心情影響睡眠 不要在晚間或睡前與人爭吵,或處理不愉快或困擾的事情。
  3. 寫to-do list 睡前把明天要處理的事情或心中擔心、掛念的事情一一寫在紙上,不要帶到床上想東想西,影響睡眠。
  4. 做深呼吸 深呼吸能讓體內分泌放鬆的物質,讓大腦平靜。深呼吸方法:吸氣5秒後,屏住呼吸5秒,然後徐徐吐氣,重覆做3次。
  5. 冥想 睡前盤腿而坐,兩手放在膝蓋上,慢慢地呼吸,什也不想,努力將腦子裡的雜念清除。

項目符號 睡得好的運動改善處方

  1. 睡前避免劇烈運動 劇烈運動過程中人體會釋放更多的腎上腺素,妨礙睡眠,至少需3個小時才能恢復,所以運時可選在清晨或傍晚(最佳時間在睡前6小時),不宜在睡前作劇烈運動。
  2. 健走 健走或散步屬低中強度運,可讓身體適度疲勞,改善睡眠。每週至少健走5天,每天至少30分鐘。
  3. 睡前做溫和的伸展操 作簡單的舒緩伸展操、按摩或瑜珈等運動,都能讓身體逐漸放鬆,有助入眠。例如睡前做貓式伸展,有助睡得更好。
  4. 按摩頸背 睡前按摩枕骨下方、頸背的部位,能有效疏通緊繃的肌肉,有助入眠。
  5. 適當性生活有助入眠 做愛能放鬆身心,有助入眠。

本站資訊僅供參考,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仍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
文章圖片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複製或轉載

快速回覆,讓你健康,讓你問!
我們重視您提供的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利用線上諮詢,寫下您的訊息與聯繫方式,我們將由專人立即回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