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訊息      

"伊波拉病毒"失控 全球全力戒備

 2004年爆發的SARS事件,亞洲陷入極度恐慌,經濟剎那變蕭條,大家仍記憶猶新;現在全球再度拉警報,非洲病毒伊波拉在西非爆發大波感染潮。高傳染性、高致死率的「伊波拉病毒」,短短數月奪走近千條人命,超過當時SARS疫情,連站在前線的醫護人員都難以倖免!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警告:病毒恐會像森林大火般蔓延。因此,這一波伊波拉病毒,全球人都要提高警覺。

項目符號 WHO:伊波拉病毒升級為全球疫情

「伊波拉病毒」名稱由來

 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於1976年首次爆發在剛果伊波拉河附近,因而以「伊波拉」命名。

「伊波拉病毒」的發展

 30多年來,伊波拉病蔓延過東非及中非,主要集中在偏遠、邊境部落區,這些國家在控制疫情上早有經驗。但這一波疫情,西移至西非的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三國及人口眾多的奈及利亞,這些國家忽視伊波拉疫情的嚴重,加上許多病人不敢就醫,怕被貼上標籤,反而躲在家裡,造成疫情在西非全面失控。

 專家憂心,重災區附近就是國際機場,萬一防疫出現漏洞,伊波拉病毒恐透過航空散播,全球都可能陷入伊波拉危機!美洲加拿大多倫多、亞洲香港都曾傳出疑似病例,雖是虛驚一場,但可見全球如臨大敵,有些航空業者甚至停飛疫區。

「伊波拉病毒」的傳染源

 大蝙蝠科果蝠可能是伊波拉病毒的天然宿主,由於非洲人有吃野味(果蝠、猿猴等) 習慣,可能通過野生動物傳到人,而後靠人與人之間在人群中蔓延。

人與人之間的傳染途徑

 伊波拉病毒的感染力強,傳播速度快,只要接觸感染者血液或體液、排泄物或性行為或污水接觸就會被傳染,連感染者的遺體也具傳染性(因為非洲人有為死者清洗、撫摸死者的習俗)。

 這波疫情,連治療伊波拉病毒的醫護人員也難逃,只要照顧病患時,未遵守適當的防護措施,例如洗手、配戴標準防護裝備等,稍不留意就遭感染。

項目符號 伊波拉病毒致死率快又猛 相當駭人!

「伊波拉病毒」的症狀

 初期症狀類似流感,出現高燒、嚴重疲倦、肌肉痠痛、頭痛及喉嚨痛等,接著出現腹瀉、嘔吐及皮膚長疹、大量脫水、出血熱等,常常被誤診為感冒或瘧疾。檢驗感染伊波拉病毒者的血液,會出現白血球、血小板降低及凝血功能異常、肝功能指數上升等。

 並非有以上症狀的病人就一定是感染伊波拉病毒,必須是「接觸過伊波拉病毒」。伊波拉病毒的潛伏期2~21天,病人於潛伏期不具傳染力,出現症狀後才具傳染力。

「伊波拉病毒」的危害

 伊波拉病毒致死率快又猛,有九成的致死率,從發病到死亡平均只有短短10天。伊波拉病毒會全面攻擊人體的細胞,引發一連串免疫反應,造成肝臟受損、中樞神經損傷、腎衰竭、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進而導致死亡。

什麼情況下應該就醫?

 凡是去過伊波拉疫情流行地區,或曾經接觸疑似或確定病患,並且已經開始出現症狀時,就應立即就醫。在等候檢驗結果時,應採隔離措施。

項目符號 無藥無疫苗可防治 做好防備 防疫情擴散

如何診斷伊波拉病毒感染?

 檢驗方法包括病原體分離與鑑定、核酸檢測、抗體檢測、組織切片免疫化學染色等。

如何治療伊波拉病毒感染?

 目前尚無特效藥物可治療伊波拉病毒感染,主要治療方法是採「支持性治療」,包括保持病患體液和電解質平衡、維持含氧及血壓狀況、輸血以補充其流失之血液及凝血因子及併發性感染的治療等。若能即時治療,可以提升病患的存活率。目前,非洲全面採集中隔離治療。

 美國已經積極投入伊波拉藥物研發,這一波疫情,美國政府曾於8月派醫療救護專機,載回二位病情危急的美國醫師及傳教士回美國境內救治,使用仍在實驗中的血清治療,得到奇蹟式的控制;但也帶來藥物合法性及治療白人不治療黑人的爭議。

伊波拉病毒的預防

 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可防,WHO表示,英國葛蘭素史克藥廠製造的伊波拉病毒疫苗,可能在9月開臨床試驗,2015年之前可上市。在疫苗、治療藥物尚未問市之前,建議前往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共和國、奈及利亞等疫情地區旅遊的民眾,應加強防護,避免至醫院探病或接觸病人,並做好下列的防疫措施--

  1. 提高警覺並注意個人衛生及手部清潔。
  2. 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屍體或食用生肉。
  3. 避免接觸疑似感染者或其屍體。
  4. 回國入境,若出現身體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港埠檢疫人員,並迅速就醫診治。
  5. 返國三週內,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向醫護人員告知旅遊史。

本站資訊僅供參考,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仍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
文章圖片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複製或轉載

快速回覆,讓你健康,讓你問!
我們重視您提供的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利用線上諮詢,寫下您的訊息與聯繫方式,我們將由專人立即回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