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訊息      

類風濕性關節炎

 醫學統計指出,台灣每千人就有四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其中尤以生育年齡的女性最易罹患。由於這是一種難纏的慢性病症,常常反覆發作,且會導致病人肢體變形,以致影饗生活與工作。因此,對於這個被多數人忽視的病症,您更應進一步認識。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炎病變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體免疫系統疾病,雖然此症本身不足以致命,但會導致病人肢體變形,並影響患者的工作與生活能力,有些患者甚至為婚姻或社會所排斥。

 此症的病情輕重不一,通常第一次發病後的兩年內是治療的黃金時期,然往往為患者所忽視;尤其是正值生育年齡的女性,更應多瞭解此症,早做防範。

項目符號 致病因素

 醫學界至今對此症的病因了解仍然有限,目前只知道與身體免疫系統有關,其致病因可能與遺傳、環境、情緒和內分泌......等有關。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因血液內含有類風濕因子抗體,侵襲關節所造成的炎症。通常光侵犯關節的滑膜,造成患部肥大、腫脹疼痛,且會擴散到其他的關節,並破壞關節的軟骨,使其變形,甚至疼痛到行動受阻,其病程不但很長,而且不易根治。

項目符號 哪些人最易罹患?

  1. 據統計20至50歲發生機率最高,老年人也不少,部分患者則是青少年時即已罹患。
  2. 女性患者較多,約為男性的三倍,這和女性的內分泌有關。
  3. 家族有罹患本病者,遺傳傾向增加了患病機率。
  4. 生活在寒冷、潮濕、光幅射環境下,或是過度勞累、情緒壓力大的人,體內的抗原性及蛋白質分子結構將改變,而引起免疫性疾病,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

項目符號 症狀緩而慢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表現症狀,因人而異,通常初期只感覺局部有輕微不適,如關節酸痛、僵硬、腫大....之後疼痛加劇,並且漸漸感覺動作困難。

 約1/6患者的癒後並不理想,病情的惡化,使關節扭曲、畸型、僵化,甚至引起器官病變。

項目符號 掌握黃金治療期可防病況加重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屬於多發性病症。在第一次發病後,通常會好轉起來,但一段時間之後,會再發病,且一次比一次嚴重,因此,千萬不要以為症狀消失,即是痊癒了。在第一次發病後的一、兩年間是治療的黃金時機,如果錯過,治療效果將減半,且癒後較差。因此,對於此症患者,在發病後兩年內,應確實接受治療,以控制病情加重。

項目符號 配合醫師做治療

 截至目前為止,此病尚未有特效藥出現,一般醫師皆採藥物、物理綜合療法,以減緩病情,病況嚴重者,須視病情進行手術療法。至於民間流行的偏方,最好勿輕易嘗試,治療期中應與醫帥密切配合,以控制病情,減少發作次數。

 有貧血症狀的病人,不要自行補充鐵劑,因為鐵劑容易沉積於關節腔內,反而會使病症更惡化,並且日常生活中宜做好居家護理工作,可減輕患者的不適。

 類風濕性關節炎預後情況不良者達1/6,主要是對疾病的不瞭解,無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高危險群者應定期做抽血檢驗。

 一旦發現自己有了病徵,應有所警覺,找免疫風濕科醫師做診斷與治療,國內亦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協會」可提供患者需要之資訊與服務。

本站資訊僅供參考,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仍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
文章圖片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複製或轉載

快速回覆,讓你健康,讓你問!
我們重視您提供的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利用線上諮詢,寫下您的訊息與聯繫方式,我們將由專人立即回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