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專案體檢      

夏日腹瀉莫大意

 腹瀉又稱拉肚子,是一種身體自衛機能的作用,可將身體不受歡迎或無法接受的東西,排出體外。也因此造成排便次數增多、糞便成水狀或糊狀,及產生身體不適的現象。一般成年人發生腹瀉後,可能在幾天內即可緩解,但對於腹瀉嚴重者及抵抗力差的幼童,卻是一大傷害。尤其,根據醫學統計資料顯示,腹瀉竟高居幼童十大死因第二位,做家長的應謹慎。

項目符號 引起腹瀉有哪些原因?

 造成腹瀉的原因,大致有下列幾種--

  • 病毒性感染 如感冒或輪狀病毒等引發的腸胃發炎、腹瀉。
  • 細菌性感染 不潔水源及食物污染(食物中毒),可能引起細菌性感染。此外,傷寒、瘧疾,也是屬於細菌性感染的腹瀉。
  • 消化不良、腸胃負擔過重或過敏 可能是因為暴飲暴食或對某一類食物過敏,所引起的腸胃受損。
  • 情緒、壓力、氣候 生活中壓力過重或太緊張,或因為氣候變化使腹部受寒,也容易造成功能性腸胃障礙。
  • 水土不服 外出旅遊等因素所造成的暫時性腹瀉。
  • 濫用藥物 過度使用瀉藥、抗生素等引起的腹瀉。

項目符號 腹瀉不可輕忽 若伴隨血便、噁心:即應速就醫

 一般輕型的腹瀉只是大便次數較平時多,約一天從數次至十幾次,便色呈黃色或黃綠色的稀薄狀,大多數天之內症狀即可緩解。而急性腹瀉則不但大便次數一天多達10至30次以上,且大便呈水狀,甚至帶血,並伴有噁心、嘔吐、發燒、頭疼、全身痠痛或腹痛等症狀,此時應速就醫診治。

 若腹瀉的症狀間歇或持續超過一週以上,則為慢性腹瀉。醫師表示,若腹瀉情形超過三天以上,嬰兒超過一天以上,不論腹瀉的輕重程度,都應迅速就醫。

項目符號 慎防嚴重的腹瀉危及身體健康

 不管是慢性或急性腹瀉,長期下來,都可能傷害身體,造成營養缺乏、抵抗力差、脫水、酸中毒或低鎂血症等現象。情況嚴重者,甚至可能引發休克、昏厥而危及生命。

 因此,對於老年人、嬰幼兒等抵抗力較弱的人,有腹瀉的情況時,要適時掌握就醫時間。

項目符號 嬰幼兒極易發生腹瀉 做家長的要小心留意

 腹瀉在一般人眼中,似乎並不是極嚴重的病症,醫生表示,這是必須加以改正的觀點。尤其是嬰兒在消化能力差、抵抗力差及組織器官未發育成熟及調節能力不良的情況下,容易因腹瀉產生嚴重後果;此外,嬰幼兒體液含量高於成人,一旦腹瀉,產生脫水、體液紊亂的機率很高。

 因此,嬰幼兒若出現腹瀉時,家長應仔細觀察孩子的糞便次數、便色、精神狀況及有無吃進可疑的食物等因素,以做為進一步預防或診斷的依據。

項目符號 防治腹瀉的飲食生活保健

 腹瀉是生活中極為常見的病症,雖然有時不為人所重視,但是嚴重者,卻大大威脅生命健康。對於腹瀉病情的調養與控制,若能掌握正確飲食、生活改善之道,甚至可以不必藉助藥物,即可緩解病情。以下的方法,提供您做參考--

  • 罹患腹瀉時,應注意補充足夠的水分,避免產生脫水。每次上完廁所之後,一歲以下的嬰兒,宜補充50cc的水分;1至5歲幼童,補充100cc;6至12歲者,補充200cc;成人則補充400cc的水分。也可喝清湯、麥茶、葡萄糖或運動飲料等流質食物。
  • 腹瀉後的24小時內,不宜食用固體食物,宜吃較軟性、易消化的食物。
  • 嚴重腹瀉時,則應禁食(水分除外);輕微腹瀉時,則不妨多吃具凝結排泄物的食物,如蘋果、香蕉等。
  • 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類、甜點、雞皮或肥肉等。
  • 高纖食物如生菜、全麥麵包等,易加速刺激腸胃,也應避免食用。
  • 腹瀉時,不宜多喝牛奶,以免消化不佳,使腹瀉加劇。
  • 運動不宜過分激烈。
  • 禁食生、冷、油膩或刺激物。
  • 幼兒腹瀉時,最好稀釋牛奶的濃度或改喝米湯、豆漿等。
  • 嬰兒腹瀉時,應特別注意屁股的乾淨、清爽,避免臀部過敏。
  • 放下手邊的工作,舒緩緊張的情緒及壓力,做適度的休息。
  • 做做按摩療法,可適度緩解腹瀉,但若同時伴隨嘔吐、頭痛、發燒時,屬於食物中毒一類的急性感染,請且慢進行按摩,而應立即就醫。

項目符號 改善腹瀉的自我按摩療法

  1. 適用於腹鳴、頭暈、食慾不振及胃腸消化功能紊亂等現象的慢性腹瀉。
    動作1.:將雙手互相摩擦生熱,直接以掌心貼在腹上,以畫圓方式按摩腹部,做50下。
    動作2:兩手抓捏肚皮,持續約2分鐘。
  2. 適用於長期緊張忙碌所導致的慢性腹瀉。
    動作1:以彎曲的指關節施力按壓腳背和腳心,直到有痠痛感為止,以後慢慢增長時間。
    動作2:按或揉壓至陰穴(位於腳部小趾外側,距指甲角約0.1吋)。
  3. 適用於腹部受寒或吃多了冰冷、生冷或不潔的食物,引起的腹瀉。
    動作1:採跪坐姿勢雙手手掌平放於肚臍兩側,終止放在天樞穴上。
    動作2:上半身前屈,同時吐氣,並指壓天樞穴(在肚臍旁約2吋)。
    動作3:上半身恢復挺直,雙手改為叉腰,雙手大拇指放在臀部上方的大腸俞穴上(位第四腰椎棘突下)。
    動作4:上半身向後仰,同時吸氣,並用力指壓大腸俞穴。

本站資訊僅供參考,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仍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
文章圖片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複製或轉載

快速回覆,讓你健康,讓你問!
我們重視您提供的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利用線上諮詢,寫下您的訊息與聯繫方式,我們將由專人立即回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