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訊息      

慢性腎臟病 對全球發出沈默的流行警訊

 《刺胳針》公佈:慢性腎臟病正在全球沈默安靜地流行中,對全世界發出警訊。台灣的腎臟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的第7名,也登上洗腎密度全球冠軍,號稱「洗腎王國」,但民眾對腎臟病的認識與預防仍相當不足。根據國衛院於2008年發表,台灣每8人就有1人是慢性腎臟病患,這些人將來都可能步上洗腎命運,勢必拖垮健保局財務,因為平均每位腎友一年花掉健保局約60萬元,是一般人的30倍。為了個人健康及維護社會財富,請立即加入疼惜腎臟的行動!

項目符號 腎臟 人體的清潔工

 歐洲權威醫學雜誌《刺胳針》用「被忽略的、常見的、增加中的、致命的」形容慢性腎臟性疾病。然而腎臟病受到的注目卻遠不及高血壓、糖尿病、肺炎、癌症、心臟病、肥胖等。腎臟病就像它沈默的本色,被遺忘了!提醒您,及早了解腎臟對健康的重要性,會更加愛惜您寶貴的腎臟!

腎臟在為我們做些什麼?

 每個人的身體都有二顆腎臟,左右各一,位於身體腹腔的後上方,形狀似蠶豆,大小略比成人的拳頭小,是身體的重大器官之一,全身很多器官都必須依賴腎功能正常,才能正常運作。

腎臟在身體主要擔負著下列功效--

  1. 清除廢物 過濾血液中毒素,是人體的「血液再生工廠」,將血液裡新陳代謝的廢物變成尿液排出體外,例如尿酸、尿毒、肌酸酐等。
  2. 排泄藥物 吃進體內的藥物是經由腎臟排泄。
  3. 調整水分 製造尿液,排出體內多餘的水份。
  4. 維持電解質及酸鹼平衡 調節體內電解質(鈉、鉀、鈣等)平衡及酸鹼平衡,使身體機能正常運作。
  5. 製造和分泌荷爾蒙
    ‧分泌腎素,用以調節血壓;部分高血壓者病因與腎臟有關。
    ‧製造紅血球生成素,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一旦腎損傷導致分泌不足,會進而引發貧血。
    ‧分泌活性維生素D,以調節骨骼鈣質和磷的代謝;腎臟衰竭者易出現骨頭病變。

腎臟一旦損壞影響全身健康

 腎臟不好最明顯的影響是身體化謝廢物不能排除,累積在血液中,將損害身體健康,最後會發展成尿毒症、步入洗腎,甚至死亡。

項目符號 腎臟不健康 帶給身體哪些危害?

 人體的腎臟會隨著年齡老化或疾病的侵襲而不再維持足夠功能,廢物和過多的液體會在血液中堆積,引發腎功能衰退,在身體各部位呈現不同的症狀與疾病。

  • 頭部 眼瞼或臉部浮腫、頭痛、頭昏眼花、視力模糊、耳鳴等。
  • 腸胃道 食慾差、腹部不適、噁心、嘔吐、腹瀉等。
  • 血液系統 臉色蒼白、貧血、頭暈目眩、牙齦出血、流鼻血、皮膚紫斑等。
  • 心血管系統 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心臟衰竭等。
  • 骨骼 骨頭痠痛、行動不便、自發性骨折、骨頭病變等。
  • 皮膚 乾燥、搔癢、脫髮、體溫過低、水腫等。
  • 呼吸系統 咳嗽、胸痛、呼吸喘、肺炎、胸膜炎、肺水腫等。
  • 生殖系統 女性亂經或停經,男性性功能障礙。
  • 神經系統 失眠、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情緒低落、恐懼感,甚至神經錯亂等。
  • 疾病感染 容易感冒、肺部及尿路感染等。
  • 代謝 空腹血糖升高、痛風等。
  • 全身 疲倦、抵抗力下降、腰痠背痛等。

 每個人出現的症狀不同,有的出現一種,有則會出現多種症狀。

項目符號 怎麼知道腎臟生病了?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國內中重度慢性腎臟病患,竟然高達90%不知道自己的腎功能衰退,而錯過治療黃金時機。慢性腎臟病早期並無症狀,一旦症狀出現,腎功能往往已惡化到一定程度。你知道你的腎功能指數嗎?現代人經常生活在毒素的環境中,愛護腎臟就得先從檢測腎功能做起。

腎功能檢查第一道 尿液檢查

 尿液檢查是早期診斷腎臟病的重要檢查,方法簡單、方便、經濟且有效。

  1. 尿蛋白 正常人尿液中含有微量的蛋白質,若檢驗呈現陽性反應,要警覺腎臟是否有問題。
  2. 尿糖 若呈現陽性反應,警覺是否腎臟功能異常,或是有糖尿病。
  3. 尿潛血 若檢驗出紅血球(血尿),警覺腎臟發炎或尿道感染、結石等。

腎功能檢查第二道 抽血檢查

  1. 尿素氮(BUN) 蛋白質代謝而生成的產物,正常值為10~20mg/dl。
  2. 肌酸酐(Creatinine) 人體肌肉活動代謝會產生肌酸酐,一旦腎臟生病就無法清除血液中的肌酸酐。從抽血檢驗肌酸酐的濃度,可了解腎臟的功能狀況,正常值為0.7~1.2mg/dl。
  3. 腎絲球濾過率(GFR) 每分鐘由腎臟過濾乾淨的血漿量,正常值為100~125cc/min。GFR可判斷慢性腎臟病的5個階段,計算方式是綜合年齡、性別及肌酸酐。

腎功能檢查第三道 腎臟超音波

 慢性腎臟病會造成腎臟萎縮,透過超音波可得知腎臟大小、形狀是否正常,及是否有水泡、腫瘤。

 除了上述檢查之外,腎臟方法還包括X光檢查、腎臟切片檢查、腎臟核子醫學檢查及電腦斷層或核磁造影等。

本站資訊僅供參考,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仍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
文章圖片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複製或轉載

快速回覆,讓你健康,讓你問!
我們重視您提供的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利用線上諮詢,寫下您的訊息與聯繫方式,我們將由專人立即回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