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新電子週報      

女人心難捉摸 媽媽及女性的心臟要顧好心臟

 名作家曹又芳與癌症抗爭十餘年,是一件令人欽佩的抗癌鬥士;曹女士以為生命已達終點,還曾為自己辦了「快樂生前告別式」,並仍樂在工作。今年三月曹又芳病逝,病因不是癌症,而是突發的心肌梗塞。我們經常聽聞壯年精英男性因心肌梗塞而猝死事件,卻難理解一位纖細的婦女也會心肌梗塞。其實女性的心臟病經常被漠視,年紀越大罹患心臟病的風險越高。

項目符號 擺脫舊觀念 女性心臟健康意識逐漸抬頭

 媽媽是照顧家人的舵手,她會擔憂老公老爸的心血管健康,認為男性的心臟健康要顧好,對自己則認為沒問題安接!!事實上,心臟病與中風是台灣女性第2與第4號殺手,卻沒有像男性一樣受到關懷。女性的心臟健康需要自己本身及家人、社會的重,尤其是步入50歲的女性,更需要老公、子女一起來關心,幫助媽媽擁有一顆健康的心臟,提高後半生的生活品質。

女性的心臟健康為何沒有像男性一樣被關懷?

 一般民眾與醫護人員大多認為女性有荷爾蒙保護傘,比男性不易產生心臟病,這個認知讓多數女性及醫護人員對女性心臟病失去危機意識。加上女性心臟病發的症狀沒有男性明顯,往往被忽略,甚至還以為是壓力過大或是更年期症狀而不以為意。就算是就醫,女性心臟病發很少出現典型症狀,而是呈現非典型症狀,如果醫師以男性心臟病標準來診斷,容易造成判斷上的延誤,而錯過治療佳機;並且女性心電圖檢查出現假陽性及假陰性機率也較高,更增加醫師在判斷上的困難。

專研女性心臟病的時代即將來臨

 過去在心臟病領域的研究幾乎多針對男性,直到近年來,歐美國家才逐漸正視女性的心臟健康問題。美國《新聞周刊》推出了女性心臟專題報導,糾正原先的錯誤觀念,喚起社會大眾的重視。美國女星芭芭拉史翠珊捐款成立女性心血管研究教育計畫,強調醫團體應改變以往的研究態度,女性本身也應主動積極推動,就像投入乳癌防治一樣。

 目前台灣也漸漸重視女性的心臟健康問題,提醒媽媽及女性朋友,平時除照顧家人健康外,更要留意自己的心臟健康。

項目符號 媽媽跟女性朋友應該知道的心臟病風險

更年期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直線竄升

 年輕女性鮮少出現心臟病或猝死事件,理由來自女性有先天獨厚的女性荷爾蒙保護,它能提升血管彈性,使血管不容易硬化和阻塞,並可降低血壓、增加血中「好膽固醇」及降低「壞膽固醇」,然不容易罹患心臟病。然而大眾卻忽略這種狀況會隨著女性在50歲逐漸步入更年期後而翻牌,由於卵巢功能減退,失去了女性荷爾蒙的保護,罹患心臟病的風因而直線上升,追擊男性,並且隨著年齡而增遞,55歲以後發病機率大幅提升,60歲以後更是高於男性。

女性罹患心臟病的治療效果比男性差

 女性痊癒及預後效果不如男性來的容易及快速,因為初次心臟病發的年齡通常已是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並且這個年齡層通常合併著諸多慢性疾病,不但治療困難度高、拉長恢復期,痊癒機會也低。女性也容易受憂鬱症或焦慮症影響,降低了心臟病治療效果。此外,男性的心臟病多數是仰賴老婆照顧,一旦女性心臟病發時,誰來照護呢?

女性的冠狀動脈較男性小且窄

 女性的血管比較細小,比男性容易出現血管阻塞;並且增加手術治療和防止術後復發的困難度。

女性罹患心臟病死亡率高於婦癌

 根據96年衛生署統計,女性死於中風或心臟病的人數是乳癌及子宮頸癌的4~5倍。但女性及社會大眾對女性心臟病的認知及防範,卻不及乳癌及子宮頸癌。

女性發現心臟病最初症狀,可能也是其最後症狀

 據研究推估,35~64歲的女性中,有30~45%的心臟病發者會在心臟病發後立刻或一年內死亡;反觀同年齡的男性只有10~16%的死亡率。

 台灣的女性平均壽命近82歲,如果不能好好照顧心臟健康,後半輩子的生活將嚴重受影響。

項目符號 女性心臟病發症狀比男性更容易被誤判

 據統計,約有40%的女性心臟病發無明顯的自覺症狀,其實有些警訊會出現在心臟病發的前幾天、前幾週或前幾個月,如果能及時掌握,及時診斷,及時治療,可避免措手不及的心臟病發生。

 當心臟冠狀動脈狹窄造成心肌缺氧時,有些先兆是屬於典型症狀:胸悶、心悸。有些則是屬於非典型的症狀:消化不良或胃痛、左肩痛、下顎痛或牙痛、背痛、異常疲勞、呼吸急促或喘不過氣、噁心、冒冷汗、頭暈、睡眠習慣改變、焦慮、恐慌等。女性心臟病出現的徵以非典型症狀為主,很容易被誤判。因此,女性若出現其中的一項或多項症狀,請千萬不要忽略心臟功能所發出的警訊,請就醫診斷。

本站資訊僅供參考,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仍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
文章圖片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複製或轉載

快速回覆,讓你健康,讓你問!
我們重視您提供的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利用線上諮詢,寫下您的訊息與聯繫方式,我們將由專人立即回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