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易讓身體缺水 健康喝水 不做「乾燥」人
水是維持生命的基本要素之一,其重要性與陽光、空氣相同,人體內有60%~70%由水構成,影響著身體各項運作與循環,幾乎所有的身體化學作用都要靠水才能完成,它可以幫助人體運送養分、滋潤全身肌膚、調節體溫;幫助消化吸收、排泄毒素及保持體液酸鹼平衡等健康功效。夏秋換季時,很容易讓身體乾燥缺水,一旦身體失去1.5%的水就會產生「輕度脫水症」,影康健康。提醒民眾,加強關心身體的水足夠嗎?並正確補充水分,健康渡秋燥。
喝水健康概念1 一天要喝多少水?
一天的飲水量應該根據活動量、外在環境的濕度、溫度及一天中食用的食物而定。下列喝水建議量提供參考--
- 【身高(公分)+體重(公斤)】╳10cc,例如身高170公分,體重65公斤的人,每天喝水量約(170+65)╳10cc=2350cc。
- 美國國家科學院建議,9盎司(約240cc)的水杯,女性應喝11杯水,男性喝15杯水。
喝水健康概念2 分多次少量喝水?
絕對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因為感覺口渴時,通常身體已有脫水現象,就像乾旱的土地,一次大雨也無法讓貧瘠的土地恢復肥沃。一次喝大量水不利健康,不但會稀釋胃液、影響消化,也增加腎臟負荷。正確喝水要一口一口慢慢喝,每次不超過200cc,1小時不超過1000cc。
喝水健康概念3 喝什麼水最好?
最好飲用水就是「白開水],無污染、乾淨、煮沸過的,尤其是水溫是25℃左右的白開水,最接近血液和組織細胞,最容易被人體所吸收利用。
喝水健康概念4 什麼情況下要多喝水?
- 生病時要多喝水,可幫助紓緩症狀,例如感冒、發燒、拉肚子。但若有腎臟病、心臟衰竭和肝硬化等病人,則不適合多喝水,而應該限水。
- 尿道感染或結石、尿酸過高、便秘、乾眼症及皮膚乾燥等人,都與喝水量不足有關,應該要提醒自己補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