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新電子週報      

難纏的健康隱形殺手 自律神經失調(II)

 你或家人有這樣的經驗嗎?身體有不舒服的症狀,做過各種檢查,卻找不出病因,藥物治療也未見效果。自律神經治療專科醫師陳惟華提醒,這些絕大部分都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自律神經失調雖然不會立即危及生命,但若症狀長期困擾著病患,不但損傷身心健康,生活作息、人際關係、工作、學業也受影響。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每一個人,都應加強對「自律神經失調」的認識,並懂得找對醫師就醫,並做好保健,幫助自律神經維持在最佳狀況。

項目符號 自律神經失調VS.疾病

 很多身體疾病或身體狀況,會續發「自律神經失調」症狀,也因而在醫院的不同科別的門診中,都有自律神經失調患者夾在其中。根據美國調查,有60%的腸胃科求醫者、有70%心臟科求醫者,其實是自律神經失調。

會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疾病

  • 循環器官系統 高血壓、姿勢性低血壓、心臟神經病、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
  • 呼吸器官疾病 氣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結核等。
  • 消化器官疾病 胃潰瘍、腸漏症、胃癌、大腸癌等。
  • 肝臟膽囊疾病 慢性肝炎、肝癌、膽囊炎等。
  • 腎臟疾病 腎臟炎、尿毒症等。
  • 胰臟疾病 慢性胰臟炎、胰臟癌等。
  • 血液疾病 貧血等。
  • 內分泌疾病 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不足、腦下垂體低下等。
  • 免疫系統疾病 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
  • 皮膚疾病 心因性蕁麻疹、慢性濕疹、異位性皮膚炎、青春痘、圓形禿等。
  • 神經疾病 巴金森病、多發性硬化症等。

 此外,肥胖、癌症、憂鬱症、經前症候群、過度換氣症候群、恐慌症、神經性嘔吐症、偏頭痛、肌肉緊張性頭痛、膀胱過動症、梅尼爾氏症、更年期障礙、陽萎早洩、過動症、自閉症等,這些疾病可能都是因為該器官的自律神經失調而造成。

 特別提醒,很多自律神經失調被當成憂鬱症就醫。事實上,自律神經失調不等於憂鬱症,雖然都與壓力有關,但自律神經失調不等於憂鬱症,雖然都與壓力有關,但自律神經失調是生理問題,主因為心理因素所引起的;憂鬱症則是因為腦中缺乏神經傳導物質,引起情緒低落,二者有跡象可分辨。

項目符號 自律神經失調可以檢測及改善的

 過去的醫學,對自律神經失調的診斷尚無法正確掌控。目前,透過科技的儀器檢測可以儘快做診察,加以藥物、心理治療;甚至突破藥物治療,給予患者全方位的自然療法。

自律神經失調應該看哪一科?

 出現症狀時,先找相關醫師就診,進行器官的相關檢查,例如心悸、胸悶痛找心臟科、喘不過氣找胸腔科、脹氣胃痛找腸胃科、憂鬱或焦慮找精神科等。若檢查都沒有異常,就要朝自律神經失調症考慮。通常,發現自律神經異常會找神經內科診治;近年來,隨著自律神經失調受到重視,自律神經治療專科更進一步為患者做診察與治療。

什麼人需要找自律神經治療專科?

 自律神經治療專科醫師陳惟華表示,當您找過專科醫師,經由儀器檢查,排除有器質性的病變(如腫瘤、神經壞死或感染等)之後,再進一步考慮找自律神經治療專科就診,建議下列4族群可以找自律治療專科--

  • 看遍各大醫院診所,仍找不到病因的病友。
  • 看過中西醫,都看不好的自律神經失調病友。
  • 診斷為自律神經失調,卻無藥物可治療的病友。
  • 長期依靠藥物來壓抑自律神經失調病症,不想再吃藥的病友。

項目符號 配合現代儀器檢測,早期發現及追蹤自律神經失調

 過去自律神經失調症因缺乏精密的檢查,多需靠醫師的臨床經驗專業判斷及評估量表,缺乏科學數據,往往讓患者不是不知所措,就是不以為意。

 目前,醫界已進一步使用自律神經檢查,例如「心律變異(HRV)」、「交感神經皮膚電位反應檢查(GSR)」、「呼吸時呼氣中二氧化碳濃度(CO2)」、「測量姿勢改變時的血壓」等。進而判讀檢測者的自律神經是否平衡?或是交感神經過高?還是副交感神經過高?探討其病因,經完整的診察後,再針對它來處理與治療。

本站資訊僅供參考,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仍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
文章圖片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複製或轉載

快速回覆,讓你健康,讓你問!
我們重視您提供的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利用線上諮詢,寫下您的訊息與聯繫方式,我們將由專人立即回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