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人人認為自己吃得很均衡,不可能營養不良,事實上,高達99%的人每天攝取的營養素未符合衛福部的建議標準,成為「隱性飢餓」一族。若你或家人的身體出現下列症狀時,請提高警覺並及時補所需營養素。
1.如何知道自己缺少維生素B?
【症狀自我評估】維生素B群是國人普遍缺乏的營養素,出現下列症狀,警覺身體是否缺維生素B──
沒有理由的長期食慾不佳、疲勞、頭暈、臉色蒼白、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或經常口腔發炎、嘴唇乾裂等。
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維生素B群,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維生素B群廣泛存在蔬菜、水果、五穀雜糧及酵母中。
2.如何知道自己缺少維生素B2?
【症狀自我評估】出現下列症狀,警覺身體是否缺維生素B2──
眼睛充血、疲倦、頭暈,並容易嘴破、口角炎、牙齦紅腫等。
維生素B2無法在體內自行儲存,需從食物補充。動物性食物:內臟(肝、腎、心)、瘦肉、奶類及乳製品、禽蛋類、魚、牡蠣等。植物性食物:深綠色蔬菜、全穀類(糙米、全麥、燕麥等)、堅果類(芝麻、核桃、松子、腰果、開心果等)、豆類(納豆、黃豆芽等)。
3.如何知道自己缺少維生素B3?
【症狀自我評估】維生素B3是B群中最為人體所需的營養素,維生素B3(菸鹼酸)的主要來源為蛋白質,台灣民眾的蛋白質攝取量較不缺乏,但生活貧困者及老年人、減重者及嗜菸酒的人缺乏維生素B3較為普遍。若身體出現下列症狀,應警覺身體是否缺維生素B3──
疲倦、沒有精神、腹瀉、頭痛、噁心、經常抽筋、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皮膚炎、唇部乾裂、舌頭紅腫疼痛等。
適量從包括酵母、豬肉、牛肉、魚肉、雞肉、肝臟類、魚、小麥、全麥、牛奶、雞蛋、綠色蔬菜、香菇、紫菜、豆莢、蘆筍、黃豆、花生、馬鈴薯、糙米、胚芽米等,或是攝取維生素B3(菸鹼酸)。
4.如何知道自己缺少維生素B12?
【症狀自我評估】身體不會自行合成維生素B12,主要從動物性食物獲取,尤其是素食者更容易維生素B12缺乏,若出現下列症狀,請警覺身體是否缺維生素B12──
腳發麻、手腳有針扎刺痛感、平衡感變差、行走困難、疲勞、皮膚蒼白或有黃疸、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口腔出問題(口腔潰瘍、發炎)、有煩躁或憂鬱等情緒起伏、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等。
維生素B12廣泛存在於動物食物裡,例如肉類、魚類、禽肉、海鮮、雞蛋及乳製品;或是有添加物的食物,例如早餐麥片、調味乳。
5.如何知道自己缺少維生素D?
【症狀自我評估】出現下列症狀,警覺身體是否缺維生素D──
經常感覺肌肉無力或疼痛、步伐不穩,骨質疏鬆、容易骨折及長期疲勞、經常反覆感染、情緒焦慮、皮膚乾燥、容易有心血管疾病等。
含高維生素D的食物不多,主要來自動物性食品,例如蛋黃、肝臟、鮭魚、鮪魚、沙丁魚、牛奶、乳製品,及植物性食品,例如乾香菇、黑木耳、大豆、五穀類等;再加上曬點陽光,才能保證體內有充足的維生素D。
6.如何知道自己缺少維生素A?
【症狀自我評估】國人有一半的人維生素A不足,若出現下列症狀,應警覺身體是否缺維生素A──
晚上或在低光源下視力變差、夜盲症、乾眼症,皮膚變乾燥、粗糙、失去光澤,掉髮、經常胃腸不適等。
除了全乳製品、動物肝腎、蛋之外,建議多食用橘色蔬菜(胡蘿蔔、南瓜、馬鈴薯、黃椒、哈密瓜、雞蛋等)和深綠色蔬菜(菠菜、甘藍菜等)。但不宜一次大量或長期攝取維他命A,避免中毒。
7.如何知道自己缺少維生素E?
【症狀自我評估】出現下列症狀,警覺身體是否缺維生素E──
周邊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反應變慢、肌肉無力、運動失調、免疫反應受損、皮膚提早出現色斑、頭髮乾燥等。
自飲食中攝取到足量維生素E並不難,可適量從小麥、胚芽、雞蛋、動物內臟、堅果及種子、酪梨中攝取到維生素E;但若採高劑量的維他命E攝取,容易攝取過量。
8.如何知道自己缺少維生素C?
【症狀自我評估】出現下列症狀,警覺身體是否缺維生素C──
沒有理由的感覺疲勞或容易感冒、尿道感染,並經常瘀青、牙齦出血、傷口難癒合、貧血等。
每天進食大量新鮮蔬果,例如柑橘類水果、芭樂、奇異果、綠葉蔬菜(菠菜、芝麻葉)、彩椒等。
9.如何知道自己缺少鐵?
【症狀自我評估】出現下列症狀,警覺身體是否缺鐵──
貧血、起立時常頭暈目眩、情緒不穩定、容易發脾氣、精神不佳,也容易抽筋、關節痛、四肢麻木、皮膚乾燥、皮膚經常長斑、女性月經量多等。
建議飲食中多攝取蝦皮、豆類、雞蛋、堅果、黑木耳及深綠色蔬菜,並且要多補充維生素C,幫助鐵的吸收利用。
10.如何知道自己缺少鈣?
【症狀自我評估】全台超過9成民眾缺鈣,若出現下列症狀,應警覺身體是否缺鈣──
經常腿部抽筋、腰痠背痛、疲倦虛弱、睡眠差、視力差,發現變矮,未到年齡就出現骨質疏鬆症、骨折、牙齒鬆動,容易過敏、脾氣暴躁、血壓高、減肥越減越肥、經痛等。
多攝取深綠色蔬菜、乳製品、豆類、堅果類,例如芝麻醬、小蝦米、牛奶、乳酪、芥菜、海參、紫菜、黑木耳、海帶、黑豆等,除了飲食攝取鈣或是補充鈣營養品,也要多做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增加體內維生素D,以協助鈣的吸收。
11.如何知道自己缺少鋅?
【症狀自我評估】出現下列症狀,警覺身體是否缺鋅──
頭髮變細、易掉髮、傷口癒合慢、食慾變差、味覺異常、發育不良、容易感冒或感染、經常腹瀉,甚至不孕等。
飲食中可從貝殼類食物(牡蠣、扇貝等)、堅果類、肝臟、肉類、蛋類、牛乳等補充鋅。懷孕及哺乳婦女、發育期的孩童尤其需特別注意鋅的攝取量。
12.如何知道自己缺少鉀?
【症狀自我評估】出現下列症狀,警覺身體是否缺鉀──
疲倦、全身無力、四肢發麻、容易抽筋、心律不整、心悸頭暈或消化功能紊亂、反應遲鈍、焦慮煩躁、嗜睡等。
鉀離子普遍存於各種食物中.含鉀豐富的水果:香蕉、草莓、柑橘、葡萄、柚子、西瓜等。含鉀蔬菜:菠菜、芥藍、毛豆、莧菜、大蒜等。蕃薯、芋頭、山藥、小米等薯類與雜糧含鉀量也高。
13.如何知道自己缺少鎂?
【症狀自我評估】出現下列症狀,警覺身體是否缺鎂──
經常肌肉痙攣或抽筋、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不易入睡或淺眠、情緒容易躁動等。
經常肌肉痙攣或抽筋、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不易入睡或淺眠、情緒容易躁動等。
14.如何知道自己缺少膳食纖維?
【症狀自我評估】出現下列症狀,警覺身體是否缺維生素膳食纖維──
便秘、活力不足、容易飢餓、體重增加、膽固醇或血壓升高等。
建議飲食中多攝取深綠色蔬菜、新鮮水果、全穀根莖類、黃豆類及其製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