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健檢專案
+ 個人專案體檢
+ 企業健檢
+ 學校體檢
+ 保險體檢
+ 勞工一般體檢
+ 供膳人員體檢
+ 軍警公教體檢
+ 國健署免費健康檢查
健康促進
+ 推動健康促進
+ 健康訊息
+ 啟新健康世界
+ 健康文章搜尋
+ i-Care健康促進服務網
最新消息
+ 最新優惠方案
+ 熱門瀏覽文章
線上預約
+ 學生體檢
+ 企業新人體檢
+ 勞工一般體檢
+ 供膳人員體檢
+ 個人綜合健康檢查
+ 保險體檢
+ 一般體檢
(複檢、單項體檢)
報告查詢
+ 個人綜合健康檢查
+ 學校體檢-學生專區
+ 醫療機構-查詢專區
+ 匿名篩檢結果查詢
+ 申請紙本報告
客服中心
+ 門診時間
+ 地理位置
+ 諮詢服務
+ 健康小學堂諮詢服務
關於我們
+ 關於啟新
+ 優質認證
+ 環境設備
+ 地理位置
+ 性騷擾防治專區
+ 工作職缺
健檢專案
健康促進
最新消息
線上預約
報告查詢
客服中心
啟新電子週報
文章日期:2021/03/31
分享
金曲歌后詹雅雯驚傳罹患帕金森氏症,左腦中度萎縮,歌迷不捨,也引起民眾對此症的關注。帕金森氏症唯有早期發現診斷、早期治療,才能延長病人的工作及活動能力的歲月,且能延長壽命。每年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請大家一起來關心!
什麼是帕金森氏症?
1817年,英國醫師詹姆斯‧帕金森首次提出此病症,因而命名「帕金森氏病」。巴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簡稱PD)或稱巴金森氏症,是腦內黑質細胞退化,使「多巴胺」製造減少,而多巴胺是腦部的神經傳導物質,無論是行走、吞嚥、眨眼、拿東西等各種動作,都需多巴胺在腦內傳遞訊息。
隨著年齡增長,多巴胺神經細胞的數量會逐漸減少,一旦提早退化,動作會越來越慢,引起運動功能異常,並隨著病情嚴重,日常生活能力逐漸減退,需要他人扶持,終至完全需靠旁人照護;最後可能因呼吸道、泌尿道、褥瘡之感染而死亡。
年齡越大 帕金森氏症的發病率越高
帕金森氏病與腦中風、失智症並列為老年人的三大腦部疾病,多數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年紀超過50歲。發病率60歲以上有1%,70至79歲以上有1.5%,男女發病率約為5:4。但帕金森氏症並非高齡者的專屬疾病,15%病患的發病年齡不到40歲。名人中有不少人是帕金森氏病患者,例如音樂家李泰祥、「回到未來」美國影星米高福克斯、拳王阿里、希特勒和鄧小平都是巴金森氏患者。
帕金森氏症的臨床症狀
最主要的3大症狀
四肢顫抖(震顫)
肌肉僵硬
運動緩慢(甚至動作完全消失)
與運動障礙有關的症狀
面無表情、不常眨眼、吞嚥困難、說話小聲、寫字的字體變小、刷牙穿衣困難及走路碎步、越走越快及走路時手臂不會擺動等。
以上症狀若出現3項以上,就要提高警覺,儘早找神經內科診斷。在出現手抖等運動障礙之前,病患身體仍可能出現其他徵兆,例如姿態性低血壓、睡眠障礙(說夢話)、頻尿、便秘、尿失禁、性功能障礙、情緒低落(憂鬱症)、四肢疼痛或嗅覺異常等。中年過後若出現以上症狀,也要提高警覺,懷疑是否帕金森病症所致,儘早就醫判別確診。
專家表示,帕金森氏症主要是影響身體活動力,大部份患者思考及智力均正常;少部分在後期會出現失智。
帕金森氏症的診斷
帕金森氏症的診斷主要靠病史及神經科醫師的檢查,發病初期需要與老年性震顫、中風及失智作鑑別診斷。
提醒民眾,腦部的神經元並不是一夕間全部凋亡,通常要等到喪失約六成,才會出現帕金森症狀。因此,要找對專家作診斷,才能有助早期發現。
帕金森氏症的治療
如何讓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腦中多巴胺濃度維持在穩定狀態,是重要治療目標,可延緩病情,有助病患正常生活,延緩患者失能及需要旁人照護的時間。確診者除了遵從醫囑服藥治療外,建議多參與運動,例如打太極拳、跳舞或多走路。當藥物治療效果降低時,再考慮進行「深入腦部刺激」手術。
【延伸閱讀】
■ 2021 防疫攻略健康專案
■ 你的飲食習慣是否讓大腦早衰?
■ 吃對食物 腦筋聰明啦!
■ 動腦、動口、動身子 健康快樂活到老
啟新電子週報
保健知識
+
新冠肺炎
+
運動篇
+
飲食篇
+
指壓篇
+
保健篇
+
寶貝篇
+
銀髮篇
自我健康評估
+
心理篇
+
親密篇
+
孕婦篇
+
兒童篇
+
症狀篇
+
日常運動篇
+
日常生活篇
健檢服務
個人專案體檢
正確的健康概念
企業健檢
職場活力動起來
學校體檢
健康e起來
保險體檢
安心服務
健康促進
專業規劃
健康訊息
保健知識
本站資訊僅供參考,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仍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
文章圖片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複製或轉載
快速回覆,讓你健康,讓你問!
我們重視您提供的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利用線上諮詢,寫下您的訊息與聯繫方式,我們將由專人立即回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