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6種貧血疾病 |
缺鐵型貧血
鐵是紅血球的重要元素,一旦攝取不足或是慢性失血,便會引發缺鐵性貧血。在貧血類型中,「缺鐵性貧血」是相當常見的一種,在台灣相當普遍,約 2% 民眾患有缺鐵性貧血,以女性居多,是男性的 2 倍多。引發缺鐵性貧血原因,與腸胃道出血、經血過多、痔瘡或是懷孕、營養不良等有關。
|
地中海型貧血
屬於遺傳性的溶血性貧血症,台灣約有6至8%的人有地中海型貧血,輕症者可能完全沒有症狀,但重症者會出現嚴重貧血,需要定期輸血及其他治療。地中海型貧血患者要注意飲食與優生保健,禁吃補血的藥物或食物,避免配偶也是地中海型貧血患者。
|
再生不良性貧血
骨髓造血能力下降,無法正常造血,出現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不足,輕者需定期追蹤,重者則要輸血,是較罕見的血液疾病。精準確診需進一步做骨隨檢查及排除維生素B12不足等因素。
|
惡性貧血
消化道無法吸收維生素B12而造成的貧血症,常見於40歲以上、酗酒及嚴格吃素者。可透過抽血檢測血液中的維他命B12,早期發現。
|
溶血性貧血
此症是因為「溶血」現象而導致的「貧血」,人體的紅血球由骨髓製造,壽命約120天,若汰舊換新速度趕不及身體所需,紅血球大量減少,就可能產生溶血性貧血。遺傳引起的溶血性貧血,多數難治癒,一般針對症狀採保守治療;非遺傳性的溶血性貧血通常採輸血、藥物緩解症狀,但無法根治。
|
失血性貧血
急性失血性貧血是快速大量出血引起的貧血,慢性失血性貧血則是長期中度出血所導致的貧血,例如消化性潰瘍或痔瘡、女性生理期等因素的慢性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