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新電子週報      

深冬寒風吹 過敏兒慎防--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兒童常見的皮膚病,與遺傳的過敏體質有關。寒冬下,氣溫低又乾,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幼兒,病情將復發或加劇,使皮膚乾癢不適,甚至導致非常嚴重的感染,家長不可不慎!

icon 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病過程與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發展與症狀,有以下三個關鍵期--

  1. 嬰兒期 出生後二歲以前;初發病時,頭上有厚痂皮產生,臉上出現糜爛紅斑,慢慢四肢、身軀也會陸續出現左右對稱的疹子。這時期如果及早治療、保健得當,病情應可控制或痊癒。
  2. 兒童期 若嬰兒期病情未獲改善,則在二歲至十二歲之間,發病部位將逐漸呈乾燥狀態,並慢慢苔癬化,全身大部分的皮膚,變得乾癢且無彈性,很容易稍加搔、抓就出血,或因此感染其他細菌而致病。
  3. 青春期 如果兒童期未痊癒,則病情可能延續到青春期,甚至須終生與異位性皮膚炎搏鬥。此時患者發病部位的皮膚將變得更硬、更乾燥,病情嚴重者,還會出現其他合併症或影響人格發展。

icon 異位性皮膚炎的合併症

 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童,由於患處乾、癢難耐,所以可能導致睡眠不佳,而影響生活與學習。父母也可能因此過度溺愛,或沒有耐心照料而苛責,甚至病童也會因外觀的不同,而產生自卑心理,久而久之,可能影響人格及人際關係的發展。

 此外,若皮膚搔抓後的傷口,不幸感染了葡萄球菌、鏈球菌或黴菌,將引起更嚴重的潰爛、發炎,甚至導致敗血症。而約有5%左右的病童可能引起白內障、結膜炎、角膜炎、角膜角化等眼睛病變。

icon 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與治療

 有氣喘、過敏性鼻炎、長期反覆發作的慢性濕疹或有異位性皮膚炎家族病史的父母,當發現自己的寶寶,出現皮膚乾癢、粗糙、起紅疹、脫皮、不明原因化膿等現象時,應速帶至醫院接受檢查,以確定病情,及早接受治療。

 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分口服及外敷兩種。口服藥大多為含抗組織胺的藥劑,吃了會產生嗜睡,食慾增加等副作用;外敷藥則大多為類固醇藥膏,長期不當塗抹,也會對身體產生很不好的副作用。不過,雖然藥物可能對病童產生不良影響,但家長仍須充分與醫師配合,不可任意聽信偏方或自行減藥,以免延誤病情。

icon 異位性皮膚炎的保健之道

 既然異位性皮膚炎也是過敏體質所引發的疾病,那首先就得排除可能令病童發病的食物或環境。醫師建議,家長應觀察子女在接觸何種物品(如毛絨絨的寵物、地毯)、何種食物如(魚、蝦、螃蟹、牛奶、蛋、豆類)下可能發病,並儘量避免與這些誘病因接觸。

 此外,家有「異位兒」的父母寶寶平時應多為其加強居家護理與孩子健康。

icon 位性皮膚炎的居家護理與健康促進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除了要避免過敏源之外,還應多注意下列護理與保健之道--

  1. 夏天濕熱時,要注意衣物的通風及吸汗性,否則汗水將使病情加劇。
  2. 秋冬乾冷時,儘量不用香皂洗澡,可讓皮膚保存一點油脂;若皮膚實在又乾、又粗,則可塗抹一些較溫和且不含油脂,以滋潤皮膚。
  3. 新生兒應儘量餵母奶,可有效降低各種過敏疾病。
  4. 避免穿著毛衣、尼龍及易摩擦皮膚的衣物。
  5. 避免激烈運動刺激和汗腺分泌,或接觸化學物質。
  6. 居家環境應保持清潔、衛生,尤其榻榻米、沙發、布偶、枕頭、地毯、窗簾、櫥櫃等跳蚤、塵蟎、蟑螂易躲藏的地方,更應時常清理。
  7. 多留意病童的情緒,避免讓他們有壓力產生。
  8. 病童須定期眼睛檢查。

本站資訊僅供參考,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仍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
文章圖片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複製或轉載

快速回覆,讓你健康,讓你問!
我們重視您提供的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利用線上諮詢,寫下您的訊息與聯繫方式,我們將由專人立即回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