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新電子週報      

大腸癌

 台灣地區大腸癌發生率快速增加,近十年內就增加70%。根據90年癌症及93年死因統計,大腸癌高居國內癌症發生率的第 4位及死亡率的第3位,每年約有7千多人罹患大腸癌,近4千人死於大腸癌。

項目符號 大腸癌的症狀

 並無特定症狀可言,一般以肛門出血、排便習慣改變、像鉛筆般細的糞便、不明原因的持續想排便、腹痛、腹脹、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等較常見。由於大腸癌最明顯的症狀為肛門出血,因此常被誤認為痔瘡,而致延誤治療。

項目符號 大腸癌的診斷

 除病史外,肛門指診、乙狀結腸鏡檢查、下消化道鋇鹽X光造影檢查、大腸鏡檢查均為主要診斷工具,其他血液檢查可為輔助作用。最近法國的研究報告指出定期的糞便潛血檢查,對大腸癌篩檢有它的價值,因為大腸鏡檢查費用高時間長加上它是一種侵入性的檢查,較不被民眾接受。

 大腸的良性息肉相當常見,通常60歲以上的人,至少有一半的人大腸內長著息肉。大部份的大腸息肉是無害的,但有些息肉具有惡化成癌症的潛在能力,所以當發現息肉時,要將息肉切除。大腸癌比其它癌症生長速度慢,早期症狀不明顯,所以應該積極主動的接受大腸癌篩檢,而不是等待發生症狀時才尋求檢查治療。

項目符號 大腸癌的治療

大腸癌唯一有效治療方法是徹底切除腫瘤,診斷後要盡早切除,而其他輔助療法有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及免疫療法等,大腸癌患者手術後的存活率可以達到80%。由於早期發現的預後與晚期癌有著天壤之別,所以預防和診斷就扮演重要的角色。

項目符號 如何預防大腸癌

 大腸癌的預防分為初級預防和次級預防。初級預防包括環境因素控制,如儘量避免與致癌因子接觸,經由健康諮詢和教育傳播,改變生活行為。次級預防則注重癌症本身和前期癌的發現與控制,因而工作的重點在於篩檢、早期診斷和有效治療。

  1. 飲食避免乳製品、含咖啡因之飲料、烘烤食物、脂肪類食品、人造奶油、臘腸和肉食品。由糞便中突變素,可知食物的控制是減少致癌因子的一條途徑。而此控制應早至孩童,甚至胎兒時期,即應開始。引起大腸癌的因素相當複雜,包括基因、食物、許多化學性前期致癌因子、致癌因子、助致癌因子、糞便突變素和腸道細菌等。孕婦以及嬰幼兒,皆應避免啤酒、煙草、含硝化成分之食物、高溫分解和加工食品。此時,單靠化學性預防製劑來預防而不對飲食加以控制是很危險的。另外,體重過胖和過度攝取熱量,均會提高致癌率。食物纖維、排便時間、化學性預防製劑、肝腸循環、腸內細菌和糞便中突變素等因素與大腸癌間的關係,均為未來研究之對象。
  2. 對高危險群因子群體,如家族性息肉症和潰瘍性大腸炎患者和其家屬,進行定期檢查和追蹤,以便早期診斷,這也是其預後優於一般患者預後之原因。國人之大腸癌發生率,雖低於歐美,但已逐年提高。其癌瘤以上皮癌〈97.7%〉為最主要癌瘤,這當中又以腺癌居多〈92.9%〉。由於早期發現的預後與晚期癌有著天壤之別,預防與診斷就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一旦發現有癌細胞,則須加以分類、分期,以期給予最適切治療預後評估,此亦屬相當重要的一環。總而言之,前述之影響預後因子將可提供患者與醫師保持密切聯繫,以降低大腸癌所帶給病人與社會的衝擊。
  3. 40歲以上每年做大腸癌篩檢,篩檢的方式要考慮價錢便宜、檢查簡易、迅速且靈敏度及特異性高;所以建議40歲以上民眾,每年進行糞便潛血檢查,若檢驗結果為陽性,再做大腸鏡檢查或下消化道鋇鹽X光造影檢查。

項目符號 誰是罹患大腸癌的高危險群?

 項目符號 確定者

  1. 年齡大於40歲。
  2. 結腸直腸之息肉。
  3. 遺傳性息肉症狀群。
  4. 有結腸直腸癌、卵巢癌、乳癌、子宮內膜癌病史者。
  5. 慢性發炎腸病變。
  6. 家庭有罹患結腸癌病史者。

 項目符號 可能者

  1. 高脂肪和肉類飲食。
  2. 糞便細菌改變。
  3. 嗜啤酒飲料者。
  4. 缺乏食物纖維。少吃蔬菜。
  5. 身體活動量小的人,適當運動的人發生大腸癌的危險性較低。
  6. 吸煙,吸煙可能會增加產生大腸癌的危險。

本站資訊僅供參考,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仍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
文章圖片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複製或轉載

快速回覆,讓你健康,讓你問!
我們重視您提供的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利用線上諮詢,寫下您的訊息與聯繫方式,我們將由專人立即回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