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日期:2021/10/06
台灣每4人就有1人有不同程度的乾眼症,近年隨著口罩防疫措施,乾眼症患者更是明顯增加,且年齡層往下降。國內外眼科醫師指出,長時間戴口罩易引發乾眼症。眼乾看似是小毛病,一旦惡化可能引發角膜受損、影響視力,防疫期間,快來學會應對方法!
為什麼疫情期間的乾眼症病例攀升?
- 長時間戴口罩造成
正常情況下,呼吸吐出的氣體是經由鼻腔或口腔直接向前排出,並不會影響到眼睛;但戴著口罩呼吸,氣體排出的方向會因而改變。若是口罩的壓條未能完全沿鼻樑兩側按緊,呼出的空氣氣流就會往上流動,沿著口罩空隙吹進眼睛表面,加速淚液蒸發而無法保持眼睛的溼潤,讓眼球表面乾澀,引發乾眼症。
眼瞼功能受到戴口罩影響,口罩會稍微拉低下眼瞼,影響下眼瞼的正常運作,使得眨眼變得較困難,減少淚液分泌,進而導致乾眼症。
- 長時間使用3C造成
疫情下,民眾居家網路視訊上班、上課或智慧手機使用時間增多,每天平均使用高達11至13小時,因而造成眨眼頻率降低,導致眼疲勞、乾眼症。
如果戴著口罩長時間看電腦、視訊或使用智慧手機,更是增加乾眼症罹患機率及加重乾眼症狀。
乾眼症症狀有哪些?
- 眼睛癢、有異物感。
- 眼睛乾澀、疲勞。
- 眼睛有灼熱感、刺痛感。
- 眼睛畏光,對外在刺激很敏感。
- 視覺模糊、視力波動。
乾眼症會帶來哪些健康風險?
- 角膜受損 嚴重的乾眼症會損傷眼睛角膜,研究發現,乾眼症引發角膜損傷率呈「M型化」,老年族群是一般人的2.7倍,而18歲以下青少年又比老年族群高6.66倍。若未能及早確診治療,可能導致角膜穿孔、發炎潰瘍等併發症,嚴重甚至失明。
- 增加眼結石罹患率 乾眼症會讓眼結石的症狀變得更明顯。
- 增加新冠肺炎感染 乾眼造成雙眼不適,不知不覺會頻繁揉眼睛,在疫情間,恐增加新冠肺炎的感染風險。
防疫期間,哪些人要更加防範乾眼症
已經有乾眼症狀的人、長時間配戴口罩的人、65歲以上長者、有自體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等)患者、長期在空調冷氣房裡工作者、長期戴隱形眼鏡者、長時間盯著智慧手機或3C產品者、從事駕駛工作或電腦工作或文字工作者、學生、正在服用某些藥物(感冒藥、鎮定劑、避孕藥或神經性藥物)者、停經女性、抽菸者、在高熱或高煙霧環境工作者及接受近視雷射手術的人等。
你有乾眼問題嗎?自我10項檢視 |
1.經常感覺眼睛乾澀或疲勞嗎? |
2.感覺視力模糊或有異物感嗎? |
3. 經常感覺眼皮緊繃、沈重不舒服嗎?? |
4.眼睛經常發癢嗎? |
5.眼睛有灼熱、刺痛感嗎?? |
6.眼睛對光、風砂、煙霧等外界刺激敏感嗎? |
7.眼睛的分泌物很黏稠或眼屎增多嗎?? |
8.經常感覺睜不開眼嗎? |
9.經常不自覺地揉眼睛或眨眼睛嗎?? |
10.戴隱形眼鏡,常感覺戴不住嗎? |
【結果評估】出現上述情況,表示眼睛已有乾澀現象,請就醫做淚液、螢光測試,以確診是乾眼症;以前無症狀的患者首次出現眼睛不適和視力不佳的情況,特別是長時間閱讀或使用電子設備後,要特別注意。 |
乾眼症會帶來哪些健康風險?
- 正確配戴口罩 選擇金屬壓條容易彎曲的口罩,口罩上方與鼻樑、臉部能更服貼,以減少呼吸的氣體從口罩上方吹向眼睛,尤其是在戴眼鏡和太陽鏡時。
- 注意戴口罩的時間 儘量減少口罩的佩戴時間,找可以脫下口罩的時機及場合,正常呼吸,讓眼睛避開氣流衝擊,恢復濕潤。
- 避免長時間用眼 長時間看書、開車或使用3C產品等過度用眼情況下,眨眼頻率會下降,增加乾眼症風險,要儘量避免。
- 多眨眼 長時間用眼或眼睛乾澀時,要闔眼休息,並多眨眨眼,促進淚液分泌,預防乾眼症發生。
- 使用人工淚液緩解症狀 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來保持眼睛濕潤,預防乾眼。不宜使用眼藥水或洗眼液來改善乾眼症,反而增加症狀惡化的風險。
- 溫敷眼睛 用眼睛專用熱敷產品或溫濕毛巾敷眼幾分鐘,以幫助刺激眼瞼的瞼板腺,有助正常分泌油脂,減少眼球表面水分蒸發。
- 增加營養素攝取 多吃肝臟、蛋黃、牛奶、牛油、青江菜、胡蘿蔔、菠菜、蕃茄、木瓜、地瓜、芒果或魚肝油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並多補充Omega-3魚油與亞麻仁油。
此外,要儘量避免長時間在空調或大風、煙霧瀰漫環境中戴口罩,多喝水並維持充足的睡眠;有乾眼症狀者,宜少戴隱形眼鏡,也有效減緩乾眼症狀。
謹記護眼3原則「多保濕、多保養、多休息」,以遠離乾眼症。
■ 「家用快篩試劑」諮詢服務
諮詢專線 (02)2509-3272 分機 262、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