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月麻疹流行的高峰期 請按時接種以防萬一
麻疹是一種病毒性急性感染,很容易藉病患之咳嗽或打噴嚏傳染,幾乎每一位小孩都曾與它結緣。
近年來由於政府大力推廣麻疹疫苗接種,死亡率已有明顯下降之勢。但仍有為數不少的老年人迷信麻疹會自然而癒,使死於麻疹之嬰幼兒的病例仍時有所聞。
麻疹的潛伏期約十至十一天,接著很快有發燒、疲倦、流鼻水、咳嗽及結膜炎等症狀,並會隨體溫的增高使症狀加劇。到第四天出現疹子,症狀在第五天達最高峰,此後始漸漸地消退。
由於麻疹初期症狀極似感冒,很容易產生混淆。但一般在疹出現的前兩天,口腔兩側黏膜會出現特殊、不規則的紅色斑點,在斑點的中央並有小白斑,醫學上稱之為「柯氏斑」,這是判明麻疹最好的指標。
疹子最先開始出現在臉部,繼之擴及身體、上臂、下肢等處。疹子消退後,因色素沈澱,班痕仍會留一週左右。
麻疹的併發症有病毒性支氣管炎、肺炎、腦炎、中耳炎等,病兒有時也會併發下痢、嚴重咳嗽,而導致營養不良,影響正常發育。
台灣地區通常在冬、春流行麻疹,於四、五月時最烈。幼兒應在十一個月至十五個月大時,即注射疫苗。病童若沒有併發症應可自癒,但若有併發症,則應做適當送醫治療,並以抗生素抑制併發性的細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