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依賴、黏附親人的疾病--分離焦慮症
如果您的孩子在與親近或黏附的人分離時,產生極度恐懼、焦慮,甚至擔心自己親近、黏附的人會無緣無故消失不見時,請提高警覺,這可能是兒童分離焦慮症所致。
何謂分離焦慮症?會造成哪些心理發展的障礙?
分離焦慮症是指當自己依賴、依賴的親人要分離時,那怕只是一下子離開視線而已,也會出現不現實的、持續性的擔心依賴黏附的對象會出事情、不見了或擔心自己被拋棄的心理。
此症好發於幼稚的幼童,會持續到小學階段,如果沒有好好加以輔導、治療,可能病情持續至國中、高中,甚至長大後還會有社會適應障礙或人格發展異常的問題出現。
分離焦慮症的致因與臨床症狀
導致分離焦慮症的原因,可能與父母長期爭吵、家裡搬新家、家中有人驟逝或父母、親人過度溺愛、過度苛求、不了解孩子的個性等有關。
罹患分離焦慮症的孩童會變得極度沒有安全感,有的為了避免與自己依賴、黏附的對象分離,謊稱自己頭痛、腹痛、噁心,甚至身體不自主地出現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心慌、胸悶、大汗淋漓等神經功能紊亂的現象。
如何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得了分離焦慮症
以下是七項判斷分離焦慮症的診斷準則,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小孩有三項以上的現象發生,且持續時間超過14天,那麼您的孩子,就有可能已經罹患分離焦慮症了--
- 和主要依賴、黏附的親人分離時,出現過度痛苦的情緒。
- 預期可能與自己依賴、黏附的人分離時,就會開始不安、鬧情緒、哭鬧不停。
- 因害怕分離而拒絕睡覺,或睡夢中出現分離主題的惡夢。
- 過度擔心自己依、黏附的人受到傷害、死亡、消失或拋棄自己。
- 不願獨處、不願單獨外出、拒絕上學,只想和自己依賴、黏附的人留在家裡。
- 經常不明原因地發燒、感冒、頭痛、腹瀉。
- 當發現可能與自己依賴、黏附的人分離時,會出現身體不適的現象。
分離焦慮症該如何治療
目前分離焦慮症的治療,包括系統性的減敏感療法、遊戲療法、行為療法,主要都是要教育與引導孩子,說出自己心中的害怕、焦慮或不滿,找出他們的壓力源,並予以排除。
如果孩子實在過度無慮不安,無法制止又出現其它身心不適的症狀時,則可考慮用一點點抗焦慮的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