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族舒緩痠痛好幫手
低週波治療器
文章日期:2018/04/20
現代人由於長期低頭玩手機、平板及打電腦,出現頸椎問題而叫苦的人,不但普遍化且年輕化。因為手臂、手指、肩膀、脖子、下背出現僵硬、痠、麻、痛,而求助各式治療方式,讓市面的「低週波治療器」熱絡起來。
使用「低週波治療器」注意事項
「低週波治療器」,因為可以紓緩疼痛,並促進血液循環,所以頗受低頭族、電腦族喜愛。食藥署提醒民眾要注意──
- 認識「低週波治療器」為醫療器材
食藥署指出,「低週波治療器」屬第二等級中等風險醫療器材。將電流利用患者皮膚上的黏貼電極傳到使用者體內,對神經系統進行刺激,產生肌肉放鬆,達到舒緩痠痛及減輕不適症狀的效果。
- 選購合法的「低週波治療器」產品
不要相信宣稱誇大療效的廣告,要確認欲購買的低週波治療器是否為合法產品?看清楚包裝上是否有刊載衛生福利部核准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及完整的標示內容,包括廠商名稱、地址、品名及製造日期等,且購買的電極片,務必選用原廠產品。
- 使用前詳閱產品說明書,並依指示正確使用
- 遵照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指示將電極片貼到正確的位置。
- 調整強度,要先從最低值逐漸調高至能接受的痛感強度,切勿直接調最強的強度或疼痛感過強,避免造成反效果。
- 控制治療時間,一次使用時間不超過30分鐘,避免長時間刺激損傷周邊肌肉或神經組織。
哪些人使用「低週波治療器」要謹慎
食藥署提醒,身體內若是植入心律節律器或去顫器等類似裝置的人及身體有接電子醫療設備的人,例如心電圖機等,不建議使用「低週波治療器」
下列類型的人,在使用之前,最好先諮詢醫師,並依醫師指示正確使用──
- 發燒38℃以上的人。
- 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嚴重心臟病、癲癇等病症的人,或剛發生腦中風等腦血管障礙的人。
- 脊椎骨折、扭傷和肌肉拉傷的人。
- 皮膚有傷口的人。
- 懷孕初期的孕母及新生兒。
- 身體潮濕、開車或正在操作儀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