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症與飲食
高血脂症的飲食療法?
高血脂症分為以下類型:

- 高膽固醇血症
- 高三酸甘油脂血症
- 高脂蛋白血症
高血脂症的飲食治療可由幾個方向進行:
- 控制總熱量的攝取,以達理想體重。
- 控制膽固醇的攝取量:每日控制在300mg以下。
- 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量:例如:動物油脂、內臟類、蛋黃等。
- 控制油脂攝取量:每日油脂控制在總熱量的30﹪以下。
- 選對烹調用油:可多選用橄欖油、芥花油。
- 多吃水溶性纖維:例如:豆類、燕麥、海帶、紫菜、瓜類。
- 吃魚及豆類比吃肉好。
- 少量酒,多喝茶。
- 少吃甜食與飲料。
- 多吃含天然抗氧化食物:例如:各種黃綠色蔬菜、水果、全穀類、黃豆、豆製品等。
為什麼要限制膽固醇的攝取?
人體可自行合成膽固醇,以肝細胞合成最多。膽固醇既然在人體內發揮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物質代謝及某些激素和維生素的合成,它可是人體不可少的重要物質,可是為什麼又要限制膽固醇的攝取呢?因為人們除了從膳食中攝取外,還在體內大量的合成膽固醇,以維持身體的代謝平衡,如果攝取過多,導致血中膽固醇含量過高時,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
動物油脂和植物油脂有什麼不同?

少吃豬油,多吃大豆油可以預防高血脂症和心血管疾病,這是為什麼?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血栓和降膽固醇的作用,因而可以預防高血脂症及心血管疾病。植物油與動物油的不同在於植物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尤其是大豆油、芝麻油、葵花油;而動物脂肪則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由此可見多使用植物油,少吃動物脂肪是對人體有很大益處的。
酒會影響血脂肪嗎?
少量飲酒可以改善脂肪代謝,預防心血管疾病。但大量飲酒會損害肝臟功能,抑制脂蛋白脂解脢,使肝臟合成低密度脂蛋白增多,血中三酸甘油脂濃度升高,加速動脈粥狀硬化並且大量酒精會直接損害肝細胞,造成肝硬化。所以,只有適量飲酒才對身體有益,縱酒無度,必定貽害無窮。
如何選擇烹飪用油?
用什麼油作菜,對人體健康較有益呢?越飽和油脂比較容易使血膽固醇升高,所以不建議使用。越不飽和的油脂,雖有助於降低血膽固醇,但也會同時降低好的膽固醇,所以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烹調用油,是最佳的選擇。例如﹔橄欖油、芥花油。
高血膽固醇者,對於海鮮類的攝取要完全限制嗎?

高血膽固醇的人或想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人,實在不須怕得一點魚貝類都不敢吃。事實上,魚貝類的蛋白質優良且易消化吸收,並且深海魚油中含有DHA、EPA,具降血膽固醇的作用,如:鮪魚、鮭魚等。若要降低血膽固醇應是控制每日總脂肪及每種食物之攝取量不可超量,並注意避免吃高飽和脂肪食物,如:奶油、牛油、豬油、椰子油,以及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內臟類、蛋黃、魚卵、蟹黃、蝦卵等。在每日攝取量未達300mg之前,仍可安心食用。
保護心血管的纖維?
纖維質具有降血脂的效果,大致可分為不溶性與水溶性,水溶性纖維降脂效果較佳,可以增加血膽固醇的排泄。富含水溶性纖維的食物,例如:豆類、燕麥、洋菜、木耳、海帶、紫菜、菇類、瓜類。
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為什麼要少吃糖?
醣類、脂肪、蛋白質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三大營養素,那麼是不是吃糖越多越好呢?通常正常飲食攝取的醣類已足夠人體代謝需要,如果額外吃過多的甜食,會促進肝臟合成過多的三酸甘油脂,造成血三酸甘油脂增高。因此醣類的最好來源為五穀類食品,盡量少吃甜食,例如:糖果、加糖飲料或罐頭食品、零食等。
高三酸甘油脂飲食
- 良好體重控制可明顯降低三酸甘油脂濃度。
- 宜多採用多醣類食物,如五穀根莖類,避免攝取精製的甜食、含有蔗糖或果糖的飲料、各式糖果或糕餅、水果罐頭等加糖製品。
- 可多攝取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如:秋刀魚、鮭魚、鰻魚、白鯧魚等。
- 不宜飲酒。
- 控制油脂攝取量,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的食物,及豬皮、雞皮、鴨皮、魚皮等。
- 炒菜宜選用植物油,如:葵花油、橄欖油等。烹調宜多採用清蒸、水煮、涼拌、烤、燒、燉、滷等方式。
- 常選用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如:未加工的豆類、蔬菜、水果及全穀類。
- 適當調整生活型態,例如戒菸、運動、以及壓力調適。
食物選擇表
食物種類 |
可 食 |
忌 食 |
奶類及其製品 |
低脂、脫脂奶,但每日不超過二杯。 |
全脂奶、起司、乳酪、奶精等。 |
肉魚豆蛋類 |
嫩而無筋的瘦肉,如:雞、鴨、魚、豬、牛等。瘦肉(豬、牛、羊)。 去皮魚肉、去皮家禽肉(雞、鴨、鵝)。 蛋白。蛋黃每週不超過3粒。 所有的豆類。內臟。 海產。 蛋。 |
魚皮、雞皮、肥肉、動物內臟。 |
五穀根莖類 |
燕麥、糙米等全穀類。 米飯、冬粉、米粉、自製麵食。 地瓜、芋頭等根莖類。 |
蛋糕、麵包、餅乾等精製糕餅類。 速食麵。 |
水果類 |
皆可食用。 |
加糖果汁、水果罐頭。 |
蔬菜類 |
皆可食用。 |
無。 |
油脂類 |
烹調使用大豆油、玉米油、橄欖油等植物油。 深海魚油。 |
豬油、牛油、雞油等動物性油脂。 |
其他 |
黑咖啡、無糖茶。 |
可樂、汽水等碳酸飲料。 含酒精飲料。 含糖飲料。 |
資料來源:啟新健康世界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