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健檢專案
+ 個人專案體檢
+ 企業健檢
+ 學校體檢
+ 保險體檢
+ 勞工一般體檢
+ 供膳人員體檢
+ 軍警公教體檢
+ 國健署免費健康檢查
健康促進
+ 推動健康促進
+ 健康訊息
+ 啟新健康世界
+ 健康文章搜尋
+ i-Care健康促進服務網
最新消息
+ 最新優惠方案
+ 熱門瀏覽文章
線上預約
+ 學生體檢
+ 企業新人體檢
+ 勞工一般體檢
+ 供膳人員體檢
+ 個人綜合健康檢查
+ 保險體檢
+ 一般體檢
(複檢、單項體檢)
報告查詢
+ 個人綜合健康檢查
+ 學校體檢-學生專區
+ 醫療機構-查詢專區
+ 匿名篩檢結果查詢
+ 申請紙本報告
客服中心
+ 門診時間
+ 地理位置
+ 諮詢服務
+ 健康小學堂諮詢服務
關於我們
+ 關於啟新
+ 優質認證
+ 環境設備
+ 地理位置
+ 性騷擾防治專區
+ 工作職缺
健檢專案
健康促進
最新消息
線上預約
報告查詢
客服中心
啟新電子週報
文章日期:2024/05/03
分享
繼寶林茶室風波,又頻頻爆出,吃自助餐、外食便當群體中毒的食安問題,讓民眾心驚不安!食物中毒是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飲水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在台灣每年都有幾起案件發生,最常見的病毒是諾羅病毒、沙門氏桿菌、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糖球菌及腸炎弧菌。通常,經過2至3天就會漸漸好轉,嚴重則7至10天,但對抵抗力差的嬰幼兒、老人及生重病的人卻是危機重重,甚至有致命危機,不能掉以輕心!
如何自我觀測是食物中毒還是腸胃炎?
食物中毒與吃壞肚子的腸胃炎兩者雖症狀相似,還是可以透過下列3大關鍵,自我快速判斷──
關鍵1. 觀察發病時間
食物中毒發病時間較迅速,通常在吃下被污染的食物後的1小時至36小時內發作;而急性腸胃炎的發病時間較長,通常24至72小時左右才會出現症狀。
關鍵2. 觀察症狀
食物中毒的症狀比急性腸胃炎嚴重,且可能伴有發燒,甚至血便症狀;急性腸胃炎則不太會發燒,所以如果有發燒,就要提高警覺是食物中毒,盡速上醫院就診。
關鍵3. 觀察共餐人
其他吃相同食物的人也出現相似的症狀,就要高度警覺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有哪些症狀?
食物中毒症狀的輕重程度,主要是看患者的年齡、個人健康狀況、中毒原因及毒素攝取量多寡而定。通常在進食污染食品的1至36小時開始出現下列症狀──
1.腹瀉
2.噁心、嘔吐
3.腹痛
4.發燒、畏寒
5.虛弱、疲勞
6.頭痛、頭暈
7.血便、膿便
8.脫水、口渴
以上8種常見的症狀,以腹瀉及嘔吐這2項症狀最為常見。啟新診所專業健檢機構院長姜幼民醫師表示,食物中毒也可能只出現嘔吐及發燒,或只有輕微的腹瀉。
食物中毒該如何處理?
一旦自我評估是食物中毒時,請做下列處理──
若持續腹瀉超過3天,每天次數約6至8次,或合併嘔吐、發燒等全身性症狀,是較嚴重的中毒,要盡快就醫,尤其是年長者、嬰幼兒、孕婦或抵抗力差、症狀持續數天仍未好轉及出現血便、膿便者,要趕緊送醫,以免延誤而加重病情。
攝取足夠的白開水,避免因頻繁腹瀉或嘔吐而脫水。不建議喝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避免飲料中的糖分加劇腹瀉,建議在水中加些許鹽巴,可補充鈉、鉀離子。
少量多餐、清淡飲食,讓腸胃休息,避免再吃可能導致加重症狀的食物,例如辛辣、油膩、含多糖、高纖、加工食品、乳製品及禁喝果汁及含糖或咖啡因、酒精的飲料。
多休息,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休息。
若是外食導致的食物中毒,可記下時間、地點、照片(例如衛生)等違規情節舉證,向當地衛生局通報。
食物中毒該如何處理?
要洗手
烹調食品前後、用餐前及上完廁所後,都要用肥皂徹底洗淨雙手。
食材要新鮮
選擇新鮮衛生的食材,尤其是肉類、海鮮、乳製品等,一旦食物有異味、罐頭蓋子鼓起均要丟掉;並確保飲用水乾淨無虞。
生熟食分開處理
使用不同的器具(刀子、砧板等)處理生熟食品,避免交叉污染;並保持炊具的清潔衛生。
注意食物的保存溫度
食材要置放在低於7℃冷藏,剩菜不宜在室溫下放置過久,盡速放回冰箱冷藏。
要徹底煮熟、加熱再食
食物溫度需超過70℃以上才能消滅細菌,買回來的食物要盡早吃掉,外賣便當最好微波加熱再食用。
盡量避吃生食
最好不要生食食物,任何食物須徹底煮熟,特別是蛋、肉類;也不要生飲冷水。
■ 別讓心梗找上你 「護心專案」
諮詢服務 02-25070723分機131
【延伸閱讀】
■ 夏日腹瀉莫大意
■ 米製品不再被質疑污名化!怎麼中毒、症狀、預防 一次看
■ 認識沙門氏桿菌 遠離食安風險
■ 食物中毒的殺手沙門氏桿菌
■ 連假是急性腸胃炎好發期!慎防傳染力超高的諾羅病毒
啟新電子週報
保健知識
+
新冠肺炎
+
運動篇
+
飲食篇
+
指壓篇
+
保健篇
+
寶貝篇
+
銀髮篇
自我健康評估
+
心理篇
+
親密篇
+
孕婦篇
+
兒童篇
+
症狀篇
+
日常運動篇
+
日常生活篇
健檢服務
個人專案體檢
正確的健康概念
企業健檢
職場活力動起來
學校體檢
健康e起來
保險體檢
安心服務
健康促進
專業規劃
健康訊息
保健知識
本站資訊僅供參考,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仍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
文章圖片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複製或轉載
快速回覆,讓你健康,讓你問!
我們重視您提供的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利用線上諮詢,寫下您的訊息與聯繫方式,我們將由專人立即回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