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除了扮演清除體內廢物、毒素,過濾水分、形成尿液,還要調節血壓、維持電解質及酸鹼度平衡。如果飲食中經常有傷腎行為,會提早腎臟老化,也可能讓腎臟走入慢性腎臟病、洗腎、換腎之路。
傷腎10飲食行為
1.愛吃鹹、重口味
長期攝取過多鈉(主要是食鹽)會增加腎臟負擔及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因為人體的鈉含量太高,必需靠腎臟排出體外,加重腎臟負擔;並且過量的鈉容易引起高血壓,而高血壓會影響腎臟健康;加上食鹽中的鈉會導致身體的水分不易排出,更加重腎臟的負擔,破壞腎臟功能,進而誘發腎臟病發生。
日常生活中應堅持少鹽、少調味料飲食,少吃醃漬食品,例如醃製肉類(香腸、火腿等)、罐頭類(鮪魚、肉醬等)、醬料類(蠔油、豆瓣醬等)等,不建議經常食用。民眾經常忽略下列也是高鈉食品,應少吃,例如泡菜、味噌、海帶、貢丸、魚丸、火鍋料、麵線、雞精、蕃茄醬、起司、白吐司、蘇打餅乾等。建議烹調時改用天然食材香料,例如蔥、薑、蒜、香菜、芫荽、九層塔、當歸、枸杞、檸檬等,取代鹽用量。每天攝取的鹽,控制在5~6克較為適宜。
2.愛吃肉、高蛋白質食物
攝取太多蛋白質,不會讓身體不舒服,但過多的蛋白質,身體吸收不完,會代謝成含氮廢物,進而增加腎臟負擔,加速腎功能老化;並且偏食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引發免疫力下降,也會增加感染症發生,進而影響腎功能。
適量限制蛋白質的攝取可延緩腎功能的惡化,儘量葷少素多,選擇優質蛋白質食物,例如雞蛋、魚類、肉類、黃豆製品等,肉類攝取可選擇富含w-3脂肪酸的魚類(秋刀魚、鮭魚、鰭魚等)。但也不能過度減少蛋白質攝食,反而可能造成營養不良,也會加速腎功能惡化。每日蛋白質建議量為每公斤體重0.6~0.8公克。
3.愛吃甜食、高油食物
高糖、高油容易引發肥胖,而肥胖會使體內的水、鈉滯留過多,加重腎臟負擔,進而產生腎臟病變;並且肥胖者常合併著高血壓、高血糖、高三酸甘油酯,也增加腎臟的負擔。
清淡飲食,少吃甜食,少吃動物性油脂或油炸食物。儘量減少油脂用量,多用蒸、煮、滷、涼拌等烹調方式,取代油炸、油煎、油炒。不吃肥肉、肉類要去皮(豬皮、雞皮、鴨皮、魚皮等);少吃酥油製的各種甜鹹麵包與油酥糕餅。
4.不愛喝水
當體內水份補充不足時,就會影響腎臟的正常運作,長時間不喝水,尿量減少,會增加尿液的毒素,引發腎結石、尿路感染等。
充分喝水,每天喝約1600~2000cc水分,但有心血管疾病或腎臟病、肝硬化引起水腫的人,則不宜多喝水,應與醫師、營養師諮詢飲水量。
5.愛喝含糖飲料
飲料中的高糖份會損傷腎功能,喜歡喝碳酸飲料的人,身體的酸鹼度會改變,而腎臟也是調節人體內酸鹼度的主要器官,若長期過度攝取,會增加腎臟負擔,提高腎臟損傷機率。運動飲料含有額外的電解質與鹽分,這類飲料喝太多,無形中就會吃入不必要的鹽分。
6.喝山泉水、井水、地下水
地下水、井水、山泉水及河水等都是不安全的水,因為可能含高量的重金屬,喝進這些不安全的水會損傷腎臟。
7.愛吃燉補藥膳
吃補可能會加速腎功能衰退或惡化,因為燉補中的當歸、四物湯等中草藥,易造成鉀離子上升。
吃藥膳進補,要適可而止。腎功能不佳者儘量只吃少量的內容物(雞、鴨、魚、排骨),但勿喝湯。
8.愛喝湯
湯內除了隱藏過多的鹽分之外,造成水分的囤積;肉及菜的鉀離子溶於湯中,均成為傷腎的剋星。
腎功能不佳者儘量少喝湯,若要喝湯,烹調需湯汁清淡、少鹽低脂;或是以白開水代替湯品。
9.愛吃火鍋
火鍋的湯底、火鍋料、肉品、海鮮等各種食材,經長時間滾煮,含不少量的鈉、鉀、磷、普林等,吃多了增加腎臟代謝。
鍋底儘量用白開水,少吃加工火鍋料,儘量挑選新鮮食材;肉片、海鮮類、豆腐不可過多攝取,湯也不宜喝多。腎功能不好者,最好不要經常吃火鍋。
10.偏好高普林食物
高普林食物吃太多,容易使體內的尿酸濃度升高,致尿酸結石阻塞腎小管或輸尿管,造成腎臟感染,甚至腎功能衰竭。
有痛風的患者及尿酸高族群應遠離內臟、濃湯、肉類、啤酒等高普林食物,避免高油飲食、啤酒及含糖飲料,多喝水,不暴飲暴食,適度運動,避免勞累與肥胖,有痛風家族史、高血壓或肥胖者,應就醫且定期檢測尿酸。